在這個資料驅動的時代,「資料遺失」不再只是個人痛苦,而可能是企業營運中斷甚至品牌毀損的重大風險。
企業在談資安、防災、數位轉型時,最常被問到的一句話就是:
|「資料有備份嗎?」
更進一步的問題是:
|「備份到哪裡去?」
傳統備份往往侷限在本地磁碟或 NAS,而現在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備份上雲」,不僅強化異地備援,也提升災難恢復能力。但面對市面上眾多雲平台,像是 AWS、Azure、Google Cloud、Acronis Cloud、Veeam Cloud Connect、Synology C2…… 到底該怎麼選?
備份上雲:是什麼?為什麼要?
「備份上雲」指的是將企業關鍵資料(如:伺服器、虛擬機、資料夾、資料庫、個人電腦、郵件等),透過備份工具或平台,自動備份到雲端儲存空間,確保資料能安全保存、遠離勒索病毒或突發災害威脅,並能隨時還原。
這是一種「異地備援 + 數位轉型」的最佳實踐方式。
選擇雲端備份方案前,您應考量這「五大關鍵因素」
成本結構
公有雲存儲便宜,但傳輸與存取費高(如還原時的流量費、API 使用費等)。
有些平台採彈性計費(依用多少付多少),有些則提供固定儲存方案,前者彈性高、後者成本可預測。
小心資料刪除或下載時會產生額外費用,長期下來可能高於預期。
安全性與合規性
是否支援端對端加密?靜態與傳輸中資料都加密?
雲端平台是否符合 ISO 27001、SOC 2、GDPR 等國際資安標準?
某些行業(如醫療、金融)對資料存放地、存取權限有嚴格規範,必須選擇符合地方法規的儲存區域。
還原效率與可用性
備份容易,上傳容易,但大容量資料還原常是瓶頸。
是否支援本地快取、快速掛載還原、CDN 加速還原等機制?
還原介面是否直覺、支援多版本選擇?
支援的備份對象與功能完整性
僅支援檔案層?還是完整支援 VM、DB、O365、AD、手機、雲端帳號 等?
是否支援 即時快照、多版本保留、資料保留策略、長期歸檔?
可否一鍵還原、跨平台復原、裸機重建?
技術能力與人力資源
若企業缺乏專職 IT 人員,建議選擇簡易介面或託管型雲備份平台(如 Acronis、Synology C2)。
對於有 IT 團隊或 DevOps 能力者,使用 AWS / Azure 可獲得更大的彈性與整合空間。
六大主流雲備份方案分析
AWS S3 / Glacier
彈性高、全球佈點多、整合性強,可以自行打造多層級的備援架構。不過成本結構較複雜,除了儲存費外,還有資料下載(傳輸)與 API 存取費用,沒有專業人員規劃很容易爆預算。
Google Cloud Storage
以穩定性與開發友好著稱,適合技術導向企業或平台服務業者。擁有強大的 API 整合能力與全球可用性,但相對中小企業來說,技術門檻略高,且備份與還原流程需手動設定較多。
Veeam Cloud Connect
若企業已經在使用 Veeam 備份系統,這是一個自然的延伸方案。能將原有備份快速同步到雲端服務商,建立異地備援架構。好處是備份與還原效能極佳、支援虛擬化架構。但需先有 Veeam 架構,建置初期投資較高。
Microsoft Azure Blob / Vault
適合原本就在使用 Microsoft 生態系的企業(如 AD、O365)。優勢在於整合度高、支援細緻的儲存政策設定。不過同樣地,計費機制較彈性,若無監控工具,長期成本難預測
Acronis Cloud Backup
支援 PC、伺服器、虛擬機、O365等,甚至內建勒索防護、資料加密、防毒等功能,還能一站式集中管理。適合沒有 IT 團隊,但希望資料全面受保護的企業。
Synology C2
適合已有 Synology NAS 的使用者。與本地 NAS 無縫整合,設定簡單、費用透明,非常適合成本敏感、希望快速導入雲備援的中小企業。不過它的限制是僅支援 Synology 生態,無法保護虛擬機、雲端服務等其他資源。
選擇建議情境
如果您公司已經使用 Synology NAS,並想擴充異地備份能力,又不希望導入太複雜的系統,那麼 Synology C2 是最直覺、經濟的選擇,支援版本保留、加密與排程備份,一鍵啟用即可上線。
若您已經在使用 Veeam 備份環境,可以考慮延伸部署 Veeam Cloud Connect,輕鬆將備份推送至雲端服務商,不需重建架構即可達成異地備援,兼顧成本效益與資料保護。
若您希望費用簡單、可預測,且備份介面好操作、不需複雜設計,建議考慮像 Acronis Essentials 套餐 或 Synology C2 固定容量方案,讓您輕鬆掌控成本,享有基本的備份保障。
沒有 IT 專職,但希望統一備份公司內部電腦、伺服器、雲端郵件帳號等,並同時具備勒索防護與遠端管理功能,推薦使用 Acronis Cloud。它提供完整的「備份+資安」方案。
具備 IT 團隊、有 DevOps 或雲端開發需求,並希望自行規劃完整備援架構與彈性調配資源,AWS、Azure 或 Google Cloud 將是彈性與擴充性最高的選擇。
最後提醒:備份的價值,不是在「有問題時能不能救回來」,而是在「面對問題時,能不能迅速且完整地復原」。